要開學了,每到這個學期,總是會聽到不少這樣的對話,「不知道我畢業後,能做什麼」「覺得好像什麼都能做,但也覺得好像都做不來,不知道該做什麼比較好」在這個人生的重要分水嶺上,最常聽到同學這樣說。

新鮮人求職時,最大的問題,常常就是不清楚自己的性格趨向、興趣熱情、和目標價值。學校教育並沒有正規的教導學生,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,以致常常讓學生畢業時,碰上了很大的挫折感。同時因為錯誤的選擇與期待,也造成理想與現實之間頗大的差距,也使得新鮮人工作的不穩定性偏高。常見新鮮人的第一份工作,通常只有半年到一年。所以,新鮮人首先要做的事情,就是進行職涯規畫。

所謂職涯規畫,就是找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找出自己的人生願景(vision)。成功的企業,通常會有一個促進人類生活福祉的願景。個人的長期生活目標,最好也要與幫助他人有關。不止是社工系將來要幫助弱勢,政治/法律系學生畢業後選擇當民意代,也是為了幫助弱勢團體,政治工作,只是他達成目標的方法。企管系學生經營成功的企業,也是為創造就業機會,生產讓人們生活更舒適方便的產品。

有人拿職務與薪水,做為生涯規畫的基準,但其實,升任主管與加薪都是短期的目標。假如只有短期的目標,個人比較容易因外在環境,產生挫折與低潮,最後很可能造成放棄。這種把自我的價值與收入、職位這些工作績效產品,劃上等號的做法,一旦無法在預定時間內達成,反而會造成苦腦或自我否定的後果。

職涯規畫並不是沒有彈性,許多的事件實際上無法預測,更不能選擇。個人應該要配合外在環境的發展,藉由工作的磨練,協助自己達成長期職涯規畫的目標。所以,職位的選擇並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,這份工作的經驗,是否能夠與個人的人生願景目標及價值觀相符合。

如何選擇工作呢?新鮮人常會以公司知名度和薪水、前景、福利…等作為選擇的標準。事實上,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工作,往往比進大公司工作更重要。「成功不一定帶來快樂。要達到成功的路徑很遙遠,如果沒有興趣,會非常痛苦。」 所以,適才適所才是個人選擇工作時的主要課題。

性格、能力與興趣,基本上都植基在人生願景之上,一份自己熱情所在,而且符合性格、能力的工作,往往使得工作生涯的發展會更為順暢。根據日本心理測驗大師伊蕂友八郎博士,長期的觀察與研究,他認為所有的工作,都可以歸入5種工作的類型之中,這五大類型工作包括:

1.定型的工作:重視規範組織,細心執行,如行政、維修、製造、會計師。

2.對人的工作:重視人際關係與感情,如社工、服務業工作、公關、秘書。

3.營業的工作:目標清楚、現實,企圖心強,如企業家,業務人員,業績掛帥的工作。

4.非定型的工作:重視邏輯思考、分析,如行銷企劃、工程師、股票經紀人、顧問。

5.具創造性的工作富有想像力與創意,如藝術家、設計人員、策略規劃者。

每個人都具備這五種類型工作的本能。但是,在日常生活中,不同的人,會因為性格的不同,不自覺的偏向其中一、二種類型的能力較強,做起來比較能得心應手,那就是你適才適所的方向。

生涯規畫的過程並非呈一直線前進,而是採取螺蜁狀,不斷向上盤旋提昇。在工作選擇上,應該依不同的性格,選擇適性的工作類型,努力發揮所長,累積實務經驗, 同時加強彌補不足的部份,再繼續往上發展,而不是停滯在原地打轉。然後再選擇最能發揮,最有熱情,最得心應手的工作,朝向自己的願景目標前進。

山言居  http://danny307hsu.pixnet.net/blo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山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